2020年11月16日 13:43:35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佚名 浏览数:680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在西安市东南方向的杜陵、少陵塬上除了汉宣帝刘询和他的两位皇后王皇后(东园)、许皇后(南园 少陵)的三座大型封土以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封土堆(冢疙瘩、土包包),其中还有十三座明秦藩王墓及世子、王妃墓葬等68座明朝墓葬,解放后其中还有十三座保存相对完整,俗称“西安的明十三陵”,随着后来的平地运动和近年来西安的城市开发建设,其中部分墓冢封土已经被平掉了,现在就剩下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康王朱志、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宣王朱怀倦六位秦王墓葬保存的比较完好。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将除去太子朱标之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子,分封为“一字王”,镇守各地,其中二儿子朱樉被封到西安镇守陕西,为秦王。
朱樉死后他的秦王爵位由儿子一代一代往下世袭,整个明朝前后在西安世袭的十五代秦王,加上后来顺治二年被孙守法奉为秦王的朱辅(应为火旁某字)一共是十六代秦王,除了十五代十六代秦王墓址不知道在哪里以外,在西安市长安区的杜陵、少陵原上应该是有十四位明秦王墓葬。根据明制:各藩王被封以后,世子、诸王年满二周岁后,就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活人都讳避墓字,所以给哪个藩王修的墓就称为啥啥井。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陵,并且每个井都有两个营兵力护守,周边现在的各寨就是当时守陵军的驻地。
在所有秦王陵墓也就是明秦王井中,比较出名的有九个井,前面视频和图文中我说过了秦愍王朱樉的大府井,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明秦惠王的庞留井。
庞留井是第六代明秦藩王秦惠王朱公锡和惠王妃王氏的合葬墓,清朝嘉庆年间记载为惠王井。朱公锡在位二十八年,历史上评价他非常贤能。
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看一看庞留井:
庞留井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明秦惠王1486年过世以后和他的王妃的合葬墓,神道在惠王封土南侧,石碑立在惠王封土南侧的神道尽头。
庞留井村的进村道路将神道分为南北两段,所有的神道石刻集中分布道路南边,如今还有铁栅栏、围墙保护。从栅栏北面的门口向南就是南半段神道。
在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一对只剩下石柱和底座的华表。
其中西边的华表石柱南侧中下部还有一段破损
华表石柱北边是一对面向神道的石蹲虎
石蹲虎北边是两只双角卷曲、面向神道而蹲的的石羊
石羊北边是一对面向神道站立的狻猊
再向北是两对面向神道站立的石马
石马北面原本应该是两对翁仲,东边是两个板手拿笏板的的文官
神道西面,南边一个石人丢失了,北边是一个手拿宝剑,剑尖朝下的武将。
再往北快到路南的围栏尽头,原本应该是两座石碑,现在东边的石碑已经不知去向,只剩下一边一座完整的石碑。
东边的碑座只剩下这样一块石头,似乎给人们再说原来这里原来还有一座石碑。
出了这个门
过了进村的水泥路就是神道北段
南半边稍宽,神道两边对列放置有两对石椅
北半段紧贴神道栽着两排一米多高的柏树
通过夹道的柏树中间的神道走到最北边就是明秦惠王和王妃合葬的墓碑。
东边不远处就是惠王王妃合葬于庞留井的合葬墓冢封土。
在惠王南边神道的东侧路边建有一个小型停车场,在停车场东南角还有一个公共卫生间。
可以说在整个九井十八寨中,明秦惠王的庞留井配置是最好的
在庞留井村的村史墙上我们看到这个庞留村最早是庞留两姓四户守陵人的后代,再后来能够找到的记载叫做盘龙村,是因为汉宣帝刘询当皇帝以前就在这个村,后来还娶了村里许家巷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就是后来汉宣帝刘询的结发妻子和第一任皇后,少陵塬的名字都还是因为许皇后的杜陵南园而得来的。
在少陵原上汉朝和明清的帝王将相的陵墓有几百座,现在有名有姓还有封土的不到二十座,只有在庞留井前的石像、石碑、封土保存基本完好,而且目前的配套设施和保护情况都是最好的,由此可见庞留井村的守陵人也是相当给力的。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