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31日 09:09:07来源:悟空问答 作者:佚名 浏览数:720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延安”(延州)得名于“延河”,战国时期“延河”称为“区水”,南北朝时期称为“清水河”,西魏时期(北朝)因连年战乱“清水河”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水河日见浑浊干涸,人们希望自己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永远“绵延流淌”,取名为“延河”。
古代,边塞地区乃至皇城多用“安”来命名,如同在陕北一带的还有“保安”、“安定”、“安塞”,即使同在陕西的省城也叫“西安”,古时候叫“长安”,还有陕南的“安康”。至于“延”字,就是长久、永远之意,光现在的延安市范围就有“延安、延长、延川”三个带“延”的名字,具体演变过程不得而知,但希望“永远安定”则是初衷!
延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西魏时期始名“延州”,隋朝时期因“延安”属于“边陲之郡、五路襟喉”故改“延州”为“延安”,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意为“边陲久安”。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是红军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
延安位于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有很多河流经过此地,在历史上这里也具有重大作用。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在战国后期的魏国到秦汉时代都隶属上郡,属于边塞地区。北宋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曾遭贬。其时西夏国李元昊造反,骚扰宋朝延州,范仲淹被令和韩琦共同镇守延州,至今延安宝塔山下的摩岩石刻即是鉴证。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