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4日 08:47:08来源:头条号 作者:书房记 浏览数:455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国人造假的事源远流长,从有商品交易后,就有造假售假的行为。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该怎么维权?
古时中国造假盛行,上到君主也喜欢造假,更不要说一般人了。古代没有高科技,最常见的造假就是在酒中掺水。《太平广记》中有一篇《酒肆》,讲的是在酒店就遭遇到了往酒里掺水的假酒。根据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可见明清时期造假盛行,他自己就买过假墨。
今天有假疫苗、毒奶粉等,古代有没有这些?
其实,古代皇帝死于“灵丹妙药” 的很多。什么是“灵丹妙药” ?“灵丹妙药” 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假药,“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古代的炼丹术士其实就是今天的“化学家”,自古以来,帝王和百官凡是服用了丹药者,都是“速死”,唐朝有6位皇帝都死于“灵丹”,明朝也有5位皇帝的死与所谓的丹药有关。
那么,古代是怎么维权?对造假者如何进行处罚?
古今中外遭遇假货,小则破财,大则丢命,因此,古人对于造假者是严厉处理的。《唐律疏议》规定:如果某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
汉文帝时,造假高手新恒平伪造了玉杯和周鼎,他因造假被灭了三族。 可见,古人们对造假者的处罚很严厉。
宋朝政府针对假药现象专门颁布了《市易法》,为防止假药冒充真药出售,宋朝在官药上印有“药局印记”和“和剂局记”。宋朝皇帝下令,一旦发现制造假药者,依“伪造条例”法办。
明清时期处罚有所减弱,但因假冒食品药物导致人命的,也是以伤人、杀人等罪名来定刑处罚的。
古代没有专门的消费者保护法,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古人对造假者处罚,说明古人对消费者的权益非常重视。虽然律法不健全,但对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今天,我们依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